客户服务部:
0550-7022056 7023293
采 购 部:
0550-2390005
人力资源服务部:
0550-2390008
财务资金服务部:
0550-7031816 2390205
技术服务部:
0550-2390366
传 真:0550-7023383
电子邮件:ahdl@anhuicable.com
邮政编码:239300
公司地址:中国安徽省天长市经济开发区安缆大道1号
这一次,中国实业为寻根而来,为探路而来。
昨天(4月10日),央视财经频道知名栏目《对话》来到无锡,录制“为中国实业代言”特别节目。两位无锡企业家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作为主嘉宾,市委党校教授蒋佳林作为点评嘉宾与主持人陈伟鸿畅谈无锡工商传承、实业精神以及他们对实业强国的理解等诸多话题,另外多名本土企业家代表也在节目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实业故事,创业心得。
这片土地诞生了近代工商业很多个第一,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商业者,这片土地正在走来的是一大群心怀实业梦想,握指成拳的企业家、实干者。倾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的脑力碰撞,珍视他们的实业情怀,为中国实业鼓劲,亦是为中国更好的明天鼓与呼。
寻根 探路
产业与生活升级转型密切相关
声音:“如今的中国人,有一半是吃我的,穿我的。”
——荣宗敬1939年点评:这句话反应了当时无锡在全国工商业的地位,工业产值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大多关系民生。
解题:在谈到为何选择现在的行业时,周海江说,一开始进入纺织业,并不是他的个人意愿,“因为荣氏企业大多涉及纺织业,而无锡企业的发源可以说是从荣氏开始的,都和布有着渊源,有这样的产业基础。虽然后来红豆企业涉足了轮胎等领域,但仍然是围绕着人民的衣食住行来发展的。”
蒋锡培则认为,远东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带来的供需变化关联很大,虽然电缆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与生活条件的升级转型有着密切关系。“那时候电非常紧缺,即便在发达城市也经常断电,所以我们选择的行业是很有潜力的。”
“草根工业”并不乏创新能力
声音:“与西方工业革命相对照,草根工业无疑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了不起的创意,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费孝通1983年
点评:这是一个农村工业化的创举,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打破了计划经济下的生产、管理体系。
解题:蒋锡培表示,虽然深植于乡镇企业发源地,受到了环境的熏陶,但草根工业并不代表着一成不变。远东创建32年来,机制、体制发生了5次变化。“什么样的机制、体制适合发展,我们就要主动去适应。”从民营企业到乡镇企业到混合所有制再到上市企业,机制、体制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各方面协同发展,才能做出好的选择,赢得好的发展。
周海江用一个“家庭小故事”来说明乡镇企业用人机制的转变。之前,红豆旗下一家子公司出现亏损,总经理面临撤职、赔钱。这名经理是周海江的亲戚,他对处理意见很不理解,闹出了家庭纠纷,甚至互不来往。周海江说,亲戚归亲戚,事业归事业,生活上的困难,公司可以帮助他解决,但“盈利是对管理层不能动摇的原则,有能力,能保证公司盈利,任何一个岗位,红豆22000名员工都可以来竞争上岗”。
实业才是所有经济形态的根本
声音:“公司要把实业放在第一位,尽管我们现在苦一些,经济效益还不太理想,但是这个方向不能丢,眼光要放长远,风物长宜放眼量,国家强大靠的是实力。”
——荣毅仁1992年点评:很多人认为中信是做金融的,但是荣毅仁一直强调中信是做实业的。不少企业家纠结于坚守实业还是转向金融或者其它领域,但实业才是所有经济形态的根本。
解题:周海江认为实力就是指实业,60年红豆一路走来,最突出的特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坚持实业,红豆现在也有与金融结合的产业,但是金融也是用来反哺实业的,通过上市,积累资本,资本再用来技术创新,用于新产品和项目的开发,红豆的目标是坚守百年实业。
蒋锡培认为,实业是1,投资、金融都是0,没有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用。远东的目标是做好实业,做好系统服务商,远东投资的300多家企业,大部分都是实业,中国实业竞争力强了,在世界的地位才能提升,企业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故事 初心
周海江(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
大学教师投身乡镇干实业
周海江的父亲周耀庭在1983年底接手濒临倒闭的港下针织厂后,小厂销售连年翻番,1987年5月底,周耀庭到乡里参加工业会议。乡长鼓励周耀庭发言可以胆子大一些,周耀庭就说:“去年销售500万,今年1000万,明年翻一番,到2000年争取1个亿。”引来台下一片笑声。会后,乡里分管工业的领导跟周耀庭说,乡镇企业规模小的时候,翻番还是可以,大了就不行了,超过1个亿更是不可能的,因为缺少人才。
那时农民办厂,根本没有大学生分配指标。周耀庭就动员在河海大学教书的儿子周海江回来,但是家里、政府、企业内部都反对。顶着重重压力,周海江还是回来了。
周海江的归来,起了示范效应。很快,红豆又招来了第二名大学生。为了让人才在企业安心工作,周海江又明确提出“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出台了关于人才安心工作的各项措施,这样全国各地的人才陆续加盟红豆。人才的到来,为企业注入了活力,1990年,红豆的销售就达到了1亿元,成为当地的“金牌企业”。
周晔珺(无锡一棉纺织集团董事长)
一个纱锭见证中国纺织“机器换人”
周晔珺在现场带来一枚普通的纺纱管,她与纱管结缘已有33个年头。1984年,周晔珺大学毕业进入无锡一棉,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企业的主要领导,当时一棉在无锡城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万人大厂,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一棉人,这令她非常自豪。
无锡一棉创建于1919年,创始人是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和荣德生。无锡一棉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如今也是中国棉纺织行业的排头兵企业。
企业从最初的5万纱锭已发展到目前的60万纱锭,800台无梭织机,年产纱线3万吨,布5000万米。工厂设备先进,现在正进行智能工厂建设,全面实施技改。从原来的万人大厂成为一个高效的千人工厂,管理先进,技术领先,纱线从原来的16支、20支到现在全球仅有几家可批量生产300支纱布的精品工厂,太湖TALAK品牌在5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与国际一线品牌牵手对接。
故事 匠心
蒋锡培(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世界少了个钟表匠,多了个实业家
出生于教授之乡宜兴的蒋锡培最初的梦想是当个大学教授,但由于高考落榜未能圆梦,就跟着二哥去杭州做钟表修理的生意,因为他手艺好为人诚实,短短五年就积累了2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但显然他不满足“小目标”,而是用第一桶金投资了钟表零部件厂,却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审时度势听从大哥的建议,涉足电缆生意,远东集团的雏形由此诞生。
远东集团涉足多个领域,在电缆方面,2007年前后,远东集团击败日本滕仓电缆公司,获得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吊装电缆的项目。
追求匠心,远东集团不仅在电缆方面成就卓越。2014年,远东电缆成为特斯拉汽车及充电设备专用线缆的指定供应商。2015年,远东全资并购了福斯特新能源公司,它的18650圆柱锂电池日产120万支,居国内产销规模第一,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三星和松下。
2017年2月,远东与百年品牌底特律电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进军中高端电动汽车领域。拟规划到2019年,实现第一辆中高端电动汽车下线。
陈学军(威孚集团董事长)
一个零件凝聚60多年匠心
进入企业31个年头,陈学军悟到做实业不能急。他认为把实业做好,对匠心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陈学军在现场带来了一个产品:柴油发动机上的核心部件、高压油泵上的精密零件——柱塞,没有这个零件的进步和可靠,整个发动机功率的提升都没法实现。而就是这样一个零件,伴随了威孚60多年的发展,见证和诠释了企业匠心的坚持和传承。
初创时,在简陋的环境,简单的设备,无锡威孚人制造出了国内第一代精密部件。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进行了改制,后来又实现了上市。上市后,威孚没有选择走一条多元发展的道路,而是持续加大对主业的投入,加快跟国际合作的步伐,快速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把这个产品推到了汽车市场,同时也成为了国内行业的排头兵。进入21世纪,威孚更坚定地选择发展主业,加快技术进步,产品现在能够达到的高压接近2000公斤,一致性、可靠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我们要把产品做成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把中国制造做成世界上最强的制造。”
故事 用心
王燕清(先导智能董事长)
我们为特斯拉“供电”
先导是全球第二家、国内唯一一家能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电芯卷绕机的厂家。在高压电力电容市场,最核心的设备是卷绕机,先导用2年时间把垄断多年的美国品牌卷绕机赶出了中国市场。
王燕清做了14年的设备工程师,天天维修设备,但是收入微薄,1992年结婚时,他甚至连个戒指都买不起。迫于生计,1999年王燕清借钱开始创业,他的电容器设备厂起步在一个150平米的破仓库,雇用了两个退休工人。一开始,国内的电容器设备市场基本是被美国、意大利厂商垄断的,国产设备无人问津。2001年,一家意大利代理商嘲笑王燕清说:“你如果能把设备送给法拉,人家要了,说明你就成功了。”王燕清咽不下这口气,他努力研究学习各国展会上的设备知识,技术水平也慢慢赶上了国外。两年后,当法拉电子来考察时,一下子认可了先导的技术,很快法拉就成了先导的大客户。如今日本松下、TDK、美国KEMET等世界知名公司都是先导的客户。
2008年,公司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为锂电池厂商提供自动化设备。当时高端锂电池设备都被日、韩企业垄断。三年前,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为了满足特斯拉的高速扩张要求,在日本、韩国、中国考察设备厂寻求合作,最终松下选择了先导,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要求先导做的18650电池卷绕机要达到每分钟30个的产能,而他们自己的设备才只能做到每分钟20个左右!王燕清接下了这个艰巨的研发任务,两年来用尽心思投入研发,屡败屡战,终于,先导达到了每分钟30个的目标,这是全球最高的效率!
兰恒祥(贝斯特精机总经理)
智能制造走出一片坦途
1997年公司创始人曹余华董事长带领一批资深工程师在国内开辟了工装夹具产业,在国内工装夹具产业规模排在前列。然而市场风云变幻,2011年贝斯特的市场订单增速下降,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公司转型势在必行。为此曹余华带领公司技术团队考察日本和德国的知名企业,试图寻找贝斯特的转型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贝斯特找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出路——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贝斯特花了3年时间在机械加工产业实施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不断尝试积累经验,终于在2014年进军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产业。贝斯特在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产业方面成绩斐然,在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生产出的涡轮增压器压叶轮,较于以往的叶轮更加节能环保,减少汽车的油耗和尾气的排放。
蒋唯(俊知集团CEO)
创新始终在路上
俊知的产品是射频天馈传输系统产品,与华为、中兴和爱立信等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设备一起组成一个无线网络覆盖系统并将其提供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俊知开始研发国产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随着近十年的努力,俊知从科研项目成功转型成规模化生产、研发的行业龙头企业。
俊知始终坚持创新,集聚了一支由行业领军专家、高校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64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取得发明、新型专利111项。俊知技术中心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这项评定非常严苛,一个行业几乎只会选一个中心,最终答辩通过率不到30%,但是俊知“首次闯关”便一次性成功,这充分证明了俊知在射频馈线领域的实力。近年来,俊知主持参与了75%以上的通信天馈系统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其中22项为公司主持制定,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篇。俊知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3%,连续六年名列第一,已基本把曾经的美德行业巨头的产品挤出了中国。